三司

sān sī
三司是什么意思的图片

含义解释

指三公。参见“三公”。
明代以各省都指挥使司、布政使司、按察使司合称三司,分掌各省的军、政、司法,均直接听命于皇帝。
古文寓意:
今刺史、二千石之选,归任三司。
——南朝宋·范晔·《《后汉书·顺帝纪》》
渊明从父太常夔尝问耽:“君若在,当已作公不?”答云:“此本三司人。”
——晋·陶潜·《《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》》
故坐而论教,则位比三司;动而具赡,则仪型六列者矣。
——唐·张说·《《和丽妃神道碑铭》》
唐以御史大夫、中书、门下为三司,主理刑狱。
唐朝时期,每当有重大刑狱案件发生,皇帝便会诏令三司会审,由御史大夫主审,中书省草拟判词,门下省复核,以确保案件得到公正、慎重的处理。
古文寓意:
凡冤而无告者,三司诘之。三司,谓御史大夫、中书、门下也。
——北宋·欧阳修、宋祁等·《《新唐书·百官志三》》
唐宋以盐铁、度支、户部为三司,主理财赋。
唐宋时期,国家财政大权由三司共同执掌,这三个部门紧密协作,确保了国家经济的繁荣与稳定。
古文寓意:
〔三月〕戊寅,以朱全忠为盐铁、度支、户部三司都制置使。三司之名始于此。
——北宋·司马光·《《资治通鉴·唐昭宣帝天佑三年》》
三司起於唐末,五代特重其职,至宋而专掌财赋,皆以重臣领之。
——··《《续通志·职官四》》
宋代于广州、明州、杭州置市舶司,主对外贸易,合称三司。
在宋代,为了加强海外贸易的管理与促进,朝廷于广州、明州、杭州三地特设市舶司,这三地机构合称“三司”,共同主掌对外贸易事务,使得丝绸之路的海上贸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。
古文寓意:
〔熙宁〕九年,集贤殿修撰程师孟请罢杭、明州市舶,诸舶皆隶广州一司。令师孟与三司详议之。
——元·脱脱等·《《宋史·食货志下八》》
九七一年,太宗灭南汉,即在广州设置市舶司。以后又在杭州、明州置市舶司,与广州合称“三司”,是北宋主要的对外贸易港。
——现代·范文澜、蔡美彪·《《中国通史》第四编第二章第二节》
明代各省设都指挥司、布政司、按察司,分主军事、民政、司法,合称三司。
在明代,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与管理,朝廷在各省设立了都指挥司、布政司和按察司,这三司各司其职,协同工作,确保了地方上的军事稳定、民生安康以及司法公正,为明朝的繁荣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古文寓意:
正德间,中官毕真者,宁濠党也。镇守浙江时,横甚,视监察御史如佐贰,三司行脚门承顺之不暇。
——明·叶权·《《贤博编》》
外设都、布、按三司,分隶兵刑钱谷,其考核则听於府部。
——清·张廷玉·《《明史·职官志一》》


组词

问AI百科
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三司"相关的知识

随便看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