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字石经
网友科普
三体石经,又称正始石经、魏石经,刻于三国魏正始二年(241年),原立于洛阳太学讲堂西侧,碑文以古文、小篆、隶书三种字体书写《尚书》《春秋》及部分《左传》,系东汉《熹平石经》后的第二部官定儒家经典刻石。其字形排列分直下式与品字式,碑面设界格,古文笔画呈蝌蚪形或柳叶状,结构繁简并存,属战国“六国古文”遗绪,与《说文解字》古文同源而偶有讹异。该石经历经北魏损毁、东魏迁邺、北周回洛、隋运长安,至唐初残损严重,现存国内文字约2500余字。1922年洛阳出土《春秋·僖公》残片后,西安、洛阳等地陆续发现残石,含《尚书·梓材》《春秋·文公元年》等经文。马衡曾搜集残石拓本拼合复原并补字三次,部分残石现藏故宫博物...
问AI百科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三字石经"相关的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