义士

yì shì
义士是什么意思的图片

义士的意思

1. 勇于维护正义的人;侠义的人。

例句:

在那个动荡的年代,许多义士挺身而出,为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而英勇斗争。
他是一位真正的义士,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,都始终坚守自己的道德原则。
在历史的长河中,无数义士为了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,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,他们的英勇事迹将永载史册。

网友科普

义士,指守义不苟或品行超凡的人;出财布施,慷慨乐助的人。见《左传·桓公二年》:“ 武王克商,迁九鼎于雒邑,义士犹或非之。”

含义解释

旧时官吏把其离任后来到其原辖地的士民,称为“義士”。亦称“義民”。
那位清官离任后,仍然深受百姓爱戴,许多义士在他原辖地自发组织起来,继续维护地方的安宁。
虽然县令已调任他处,但原辖地的义士们仍然铭记他的恩德,时常前来探望,并为他送上家乡的特产。
古文寓意:
旧所治官府,其掾属则曰故吏,占籍者则曰故民,非吏非民则曰处士,素非所莅则曰义士、义民。
——宋·洪适·《《隶释·汉泰山都尉孔宙碑阴》》
恪守大义、笃行不苟的人。
他以正义为准则,言行一致,笃行不苟,是真正的义士,赢得了众人的敬佩和尊重。
在当今社会,我们同样需要更多的义士来捍卫正义、守护公平,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。
古文寓意:
赵襄子曰:“彼义士也,吾谨避之耳。”
——西汉·刘向·《《战国策·赵策一》》
魏中义士有冯燕,游侠幽并最少年。
——唐·司空图·《《冯燕歌》》
武王克商,迁九鼎于雒邑,义士犹或非之。
——春秋时期·左丘明·《《左传·桓公二年》》
天下不幸而无明君,使小人执其权。当此之时,天下之忠臣义士莫不欲奋臂而击之。
——宋·苏轼·《《大臣论上》》
义士非礼不动,不为贫而易操,不为贱而改行。
——汉·刘向·《《列女传·楚接舆妻》》
旧指出钱赞助刻碑的人。
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义士的慷慨赞助,许多珍贵的碑刻才得以保存至今,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文化遗产。
古文寓意:
汉《曹全碑》阴: 义士某千,义士某五百。义士盖但出财之人。今人出财布施皆曰信士。宋太宗朝避御名,凡义字皆改为信。今之信士,即汉碑所称义士也。
——清·翟灏·《《通俗编·释道》》
城东南有一碑,碑文悉破无验,惟碑背故吏姓名尚存: 熹平元年,义士门生沛国萧刘定兴立。
——北魏·郦道元·《《水经注·阴沟水》》


组词

问AI百科
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义士"相关的知识

随便看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