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省服
网友科普
公服是中国古代官吏处理公务时穿着的正式制服,又称“从省服”或“常服”,由圆领右衽袍、幞头纱帽、革带三部分组成,材质多为绫绢。其形制较朝服简略,省略了蔽膝、剑、绶等配饰,用于日常政务及朔望朝谒。隋唐至明代以服色标识品级:唐代三品以上紫袍,五品以上绯色,七品以上绿色,九品以上青色;明代改用绯、青、绿三色,一至四品服绯,五至七品服青,八至九品服绿,并在袍服前胸后背缀补子,文官绣禽鸟,武官绣猛兽,带銙材质亦随品级变化。朝鲜沿袭明代补子体系,日本奈良时代仿唐制形成位袍制度,按四位以上穿深绯,六位用深绿区分官阶。该制度源自汉晋中衣,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确立五等公服体系,袖窄且单层以利公务。宋承唐制,元丰改制...
问AI百科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从省服"相关的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