使節
网友科普
使节(拼音:shǐ jié),原指中国古代使者所持的符节信物,后演变为国家间外交代表的称谓。该词源于《周礼·地官·掌节》,最初为诸侯派遣使者时授予的官方凭证,具有身份认证和通行功能。现代外交体系中,使节特指一国派驻他国的常驻或临时外交官员,根据《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》分为大使、公使、代办等不同等级。周代已建立符节制度,依据出使地域差异分为虎节(山地国家)、人节(平原国家)、龙节(水泽国家)三种类型,多以铜铸造。汉代张骞持竹柄牦牛尾装饰的“庭节”出使西域,成为外交使命的象征。现代使节制度中,大使由一国元首向另一国元首派遣,需递交国书后方可履职;特使为执行特定任务临时派遣,分为礼仪性与政治性两类。根...
问AI百科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使節"相关的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