侍讀學士
网友科普
侍读学士为中国古代官名,始置于唐开元十三年(725年),初称集贤殿侍读学士,由五品以上官员充任,职责为讲论文史、解答典籍疑义。北宋沿置后经元丰改制定为正七品,元明清各代相继沿袭,品级与职掌屡有调整,至1912年随清朝灭亡而废止。唐代侍读学士属集贤院,日侍帝王研读典籍。元代于翰林兼国史院、蒙古翰林院等机构设从二品侍读学士。明吴元年(1367年)翰林院定侍读学士为正四品,洪武十四年(1381年)改为从五品,建文年间改称文学博士,永乐年间复旧制。清顺治元年(1644年)翰林院设汉员侍读学士二人,康熙九年(1670年)增满员配置,乾隆五十年(1785年)定制满二人、汉三人,职掌撰著记载;内阁另设侍读学...
问AI百科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侍讀學士"相关的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