儆动
网友科普
儆动,汉语词语,拼音为jǐng dòng,注音为ㄐㄧㄥˇ ㄉㄨㄙˋ,繁体字形为儆动。该词有两层含义:一是指戒惧不安的心理状态,二指通过行为引发他人反应,含警戒使人震动之意。其核心内涵包含对自身保持谨慎态度的警示,也涉及通过言行影响他人的行为导向。唐代《大唐传载》引《洪范》五福之说,阐明"福之自至犹儆动",强调身居高位者当存戒慎之心。朱自清在《中国歌谣·歌谣的历史·南北朝乐歌中的歌谣》中,则以"男女儆动之词"为例,记载该词作为打动、引动的用法。该词语最早见于唐代文献,历经语义拓展,既保留自我警示的本义,又衍生出行为引导的引申义。其应用场景涵盖个人修养与群体互动,体现汉语词汇在历史演变中的多义性。...
问AI百科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儆动"相关的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