哀梨蒸食

哀梨蒸食是什么意思的图片

网友科普

哀梨蒸食(拼音:āi lí zhēng shí)是汉语成语,出自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轻诋》,比喻因不识货而糟蹋好东西,含贬义,语法为主谓式结构,可作宾语、定语使用。该成语典故源于晋朝秣陵(今南京)哀仲家所产梨果,其果实味美且入口即化,但蒸煮后丧失原味。大将军桓玄常用‘得哀家梨当复不蒸食’讥讽他人愚昧不识优劣。南宋陆游《齿痛有感》以‘蒸食哀梨亦自奇’化用此典,清代赵翼《瓯北诗话》则将文笔爽利喻为‘如食哀家梨’,使其成为文学批评术语。近义词为焚琴煮鹤,反义词为独具慧眼。

问AI百科
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哀梨蒸食"相关的知识

随便看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