庭訓
网友科普
庭训是汉语词语,原指父亲对子女的教育,后泛指家庭教育,典出《论语·季氏》。据载,孔子在庭院中教导其子孔鲤学《诗》与礼,提出“不学《诗》无以言”“不学礼无以立”,孔鲤遂退而习之,因“趋而过庭”的场景得名。 诗礼庭训被写入《孔氏祖训箴规》,要求子孙“崇儒重道,好礼尚德”,并衍生出家风具象化表达,如孔府建筑中的戒贪图等。 传统家训分为族训与庭训,后者以言简意赅、身范为先等特点,涵盖孝悌伦理及处世教育。 该典故经陈亢与孔鲤对话记录于《论语》,产生“趋庭”“鲤对”等代称,成为古代家庭教育典型范例。后世将家庭内部长辈的教导行为统称为庭训,并与家规、家法共同构成家教体系。庭训与家训、家规等术语互通,强调家庭...
问AI百科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庭訓"相关的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