暖耳
网友科普
汉族服饰。耳套,唐人称“耳衣”。戴在耳朵上御寒的用具。古人于隆冬严寒之际护耳防冻的耳套。曾为统治阶级所专用。如中国明代百官入朝就戴暖耳以御寒。暖耳一般用狐皮制作,有的仅把双耳遮住,如后世的“耳套”;也有把纱帽全部笼上的,犹如“风帽”。
含义解释
耳套。寒冷时戴在耳朵上以保暖。
在北方寒冷的天气里,戴上暖耳就像给耳朵穿上了一层小棉袄,既实用又方便。
古文寓意:
唐人边塞曲:“金装腰带重,锦缝耳衣寒。”耳衣,今之暖耳也。
——明·杨慎·《《升庵诗话·耳衣》》
那两位胡公子戴惯了帽套……正苦那不齐整,一见了这雪白厚毛的暖耳,喜不自胜,每人五两银奉酬,酒饭还是分外。
——清·西周生·《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三六回》
耳套。唐人称耳衣。
这副暖耳采用柔软的绒面材质,戴上后耳朵感觉特别温暖舒适。
古文寓意:
京师冬月,例用貂皮暖耳……大臣自六卿至科道,每朝退见阁,必乎摘暖耳藏之。
——明·沈德符·《《野获编·内阁三·貂帽腰舆》》
时天寒,公带暖耳出迎,而江陵先自去其暖耳。
——清·张怡·《《玉光剑气集·方正》》
组词
问AI百科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暖耳"相关的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