杂史

zá shǐ
杂史是什么意思的图片

杂史的意思

1. 正史之外的一类史书。主要记载一件事的始末、一时见闻或有关的掌故。

近义词:

野史

反义词:

正史

例句:

学者们在研究古代社会风貌时,常常会参考各种杂史资料,以补充正史记载的不足。
杂史虽然不如正史那样严谨系统,但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叙述方式,为后人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片段。

网友科普

旧时区别于纪传、编年、纪事本末的一种史书体载。或记一时见闻,或记一事始末,或只是一家私记,但均带有历史掌故性质。

含义解释

旧时区别于纪传、编年、纪事本末的一种史书体载。或记一时见闻,或记一事始末,或只是一家私记,但均带有历史掌故性质。
在浩瀚的古籍中,杂史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内容,为我们揭示了许多正史未载的历史掌故和人物轶事。
古文寓意:
然其大抵皆帝王之事,通人君子,必博采广览,以酌其要,故备而存之,谓之杂史。
——唐·魏徵·《《隋书·经籍志二》》
杂史之目,肇于《隋书》。盖载籍既繁,难于条析,义取乎兼包众体,宏括殊名。故王嘉《拾遗记》、《汲冢璅语》得与《魏尚书》、《梁实录》并列,不为嫌也。然既系史名,事殊小说,著书有体,焉可无分,今仍用旧文,立此一类。凡所著录,则务示别裁。大抵取其事系庙堂,语关军国,或但具一事之始末,非一代之全编;或但述一时之见闻,祗一家之私记。要期遗闻旧事,足以存掌故、资考证,备读史者之参稽云尔。
——清·纪昀等·《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·杂史类》》


组词

问AI百科
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杂史"相关的知识

随便看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