枝
木
8
左右
枝
SFCY
笔顺

书写要领
“木”横画稍短,竖画正直。“支”横画长短适中,竖画正直,撇捺舒展,撇捺交叉点对准上竖。
枝的意思
1. 由植物的主干上分出来的茎条。
例句:
这场罕见的大雪压断了许多树枝。
那棵大树的枝桠在风中轻轻摇曳,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古老的故事。
枝的意思
2. 用于树枝或带枝的花朵。
例句:
那花瓶中插着的一枝花,为整个房间增添了一抹亮色。
花瓶里插着的一枝桃花,为这略显单调的房间带来了无限春意。
枝的意思
3. 同“支”。
枝的意思
4. (Zhī)姓。
含义解释
植物主干旁生的茎条。
古文寓意:
隰有苌楚,猗傩其枝。
——··《《诗·桧风·隰有苌楚》》
鹪鹩巢於深林,不过一枝;偃鼠饮河,不过满腹。
——战国·庄子及后学·《《庄子·逍遥游》》
丰草多华英,茂林多枯枝。为文欲显白其为,安能令文而无谴毁?
——汉·王充·《《论衡·自纪》》
五月榴花照眼明,枝间时见子初成。
——唐·韩愈·《《题张十一旅舍·榴花》》
书桌上的一盆“水横枝”……只要浸在水中,枝叶便青葱得可爱。
——现代·鲁迅·《《〈朝花夕拾〉·小引》》
分支的;由主体所派生出来的。参见“枝水”、“枝路”。
古文寓意:
分散。
古文寓意:
将叛者其辞惭,中心疑者其辞枝。
——··《《易·系辞下》》
心,枝则无知,倾则不精,贰则疑惑。
——战国··《《荀子·解蔽》》
吐蕃盗边,与翰遇苦拔海。吐蕃枝其军为三行,从山差池下。
——北宋·欧阳修、宋祁等·《《新唐书·哥舒翰传》》
所谓矩矱者,意不枝,词不荡,曲折而无痕,戌削而不竞之谓。
——清·王夫之·《《姜斋诗话》》
冗散;多余。参见“枝官”。
古文寓意:
支持,支撑。
古文寓意:
秋,王以诸侯伐郑,郑伯御之。王为中军;虢公林父将右军,蔡人、卫人属焉;周公黑肩将左军,陈人属焉……蔡卫不枝,固将先奔。
——春秋·左丘明·《《左传·桓公五年》》
大厦之构,非一木之枝;帝王之功,非一士之略。
——唐·李延寿·《《北史·裴政李谔等传论》》
吾愿圣帝营太平,补葺廊庙枝倾颓。
——宋·王安石·《《寄赠胡先生》》
齐兵又进,子来救寡人可也;不救寡人,寡人弗能枝。
——··《马王堆汉墓帛书《战国纵横家书·苏秦谓陈轸章》》
量词。用于带枝、杆之物。
古文寓意:
衣薰百和屑,鬓插九枝花。
——南朝梁·费昶·《《华光省中夜闻城外捣衣诗》》
梨花一枝春带雨,含情凝睇谢君王。
——唐·白居易·《《长恨歌》》
暗想玉容何所似?一枝春雪冻梅花。
——前蜀·韦庄·《《浣溪沙》词》
前面画木耐的像,手里拿着一枝红旗,引着马,做劝农的光景。
——清·吴敬梓·《《儒林外史》》
通“肢”。四肢。
古文寓意:
为长者折枝,语人曰,“我不能。”是不为也,非不能也。
——战国··《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》
行礼要节而安之,若生四枝。
——战国··《《荀子·儒效》》
腹败枝披,不敢保聚,掷首陴外,降幡夜竖。
——唐·韩愈·《《元和圣德诗》》
通“支”。干支之支,地支。
古文寓意:
记称大桡作甲子
——南朝宋·范晔·《《后汉书·律历志上》》
量词。用于歌曲。
古文寓意:
沈月卿坐在我背后,我回头一看……只见他和了琵琶,唱了一枝小曲。
——清·吴趼人·《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》
量词。犹支。多用于部族支派,队伍。
古文寓意:
左伽从征麓川,战于大侯……所部江内诸蛮,性柔,颇驯扰;江外数枝,以勇悍称。
——清·张廷玉等·《《明史·云南土司传一·蒙化》》
不过还可以另外请一枝救兵来,也就是辩解。
——现代·鲁迅·《《花边文学·“彻底”的底子》》
前进!前进!前进!我们虽是枝孤军,我们有无数后盾。
——现代·郭沫若·《《前茅·前进曲》》
量词。犹根,棵。用于杆状物。
古文寓意:
笻竹杖,蜀中无之,乃山徼外蛮峒。蛮人持至泸叙间卖之,一枝才四五钱。
——宋·陆游·《《老学庵笔记》》
槛外老梧一枝,风过萧萧有声。
——清·钱泳·《《履园丛话·梦幻·贺氏第》》
﹝他﹞大声向使女们叱叱咤道——”拿我的射日弓来!和三枝箭!“
——现代·鲁迅·《《故事新编·奔月》》
引申为抵御,抵抗。
古文寓意:
王(秦昭王)破楚以肥韩魏於中国,而劲齐、韩、魏之强,足以枝於秦。
——汉·刘向·《《新序·善谋上》》
组词
问AI百科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枝"相关的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