格
木
10
左右
格
STKG
笔顺

书写要领
格的意思
1. (–子、~儿)划分成的空栏或框子。
例句:
在这个棋盘上,每个格子都代表一个可能的落子位置。
表格中的每个格子都需要填写相应的数据,不能遗漏。
格的意思
2. 规格;格式。
例句:
为了能够及格,她每天晚上都熬夜复习,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。
他在这次数学考试中及格了,虽然分数不高,但总算是通过了。
格的意思
3. 品质;风度。
例句:
这位作家通过作品展现了丰富多样的人格形象,让读者深受感动。
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,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。
格的意思
4. 击,打。
例句:
他在格斗比赛中展现了出色的技巧和体力,成功赢得了冠军。
为了提高自己的格斗能力,他每天都会进行严格的体能训练和技巧练习。
格的意思
5. 〈书〉推究。
例句:
这位科学家一生致力于格物致知,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只有通过格物致知,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,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。
格的意思
6. 某些语言中名词(有的包括代词、形容词)的语法范畴,用词尾变化来表示它和别的词之间的语法关系。例如俄语的名词、代词、形容词都有六个格。
例句:
今天我们学习英语主格代词。
老师今天教我们宾格的使用方法。
格的意思
7. 〈书〉阻碍;限制。
例句:
他的生活方式与周围的社会环境格格不入,总显得有点孤僻。
这部电影的剧情与观众的期待格格不入,导致票房不佳。
格的意思
8. (Gé)姓。
格的意思
9. (~儿)架子上的空格。
例句:
妈妈把饺子一个一个整齐地摆在盖帘的格儿里,准备下锅煮。
老工匠按照传统工艺,在木盒上雕刻出精致的格儿花纹,独具匠心。
格的意思
10. (~儿)长条纹形成的空栏。
例句:
寒暑表上一个格儿代表一度。
药瓶上标着格儿。
含义解释
来,至。
古文寓意:
感通;感动。
古文寓意:
纠正,匡正。
古文寓意:
量度,衡量。
古文寓意:
击打;格斗。
古文寓意:
追戎无恪,穷寇不格。力倦气竭,乃易克。
——先秦··《《逸周书·武称》》
二月丁亥,许州人李狗儿持杖入含元殿,击栏槛,又格擒者。
——五代晋·刘昫等·《《旧唐书·德宗纪下》》
御马中于流矢,行恭乃下马拔箭,徒行格人,力卫乘舆。
——宋·王禹偁·《《刻石为丘行恭赞序》》
张继驰诣坛上,政闻社员持机格之。金刚自后扼其肩,格者僵,继得上。
——近现代·章炳麟·《《记政闻社员大会破坏状》》
击杀,搏杀。参见“格殺”。
古文寓意:
猩猩啼而就擒,狒狒笑而被格。
——南朝梁·萧统·《《文选·左思〈吴都赋〉》》
有盗系狱,会虎为暴,盗请格虎自赎,许之。
——北宋·宋祁、欧阳修等·《《新唐书·卓行传·元德秀》》
象升血战两日,炮尽矢竭,犹手格十数人乃死。
——清·魏源·《《圣武记》》
抗拒,抵御。
古文寓意:
相匹敌。
古文寓意:
且夫为从者,无以异于驱群羊而攻猛虎也,夫虎之与羊不格明矣。
——西汉·刘向·《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》
拘执。
古文寓意:
而况有逾于人之墙垣,抯格人之子女者乎?
——战国··《《墨子·天志下》》
俄而禧被禽,送华林都亭,著千斤锁格龙武,羽林掌卫之。
——唐·李延寿·《《北史·魏咸阳王禧传》》
限制,局限。
古文寓意:
搁置;阻隔。
古文寓意:
法式;标准;规格。
古文寓意:
条例;制度。
古文寓意:
品格,格调。
古文寓意:
崔琰高格最优,鲍勋秉正无亏,而皆不免其身,惜哉!
——西晋·陈寿·《《三国志·魏志·崔琰毛玠等传论》》
无师禅自解,有格句堪夸。
——唐·贾岛·《《送贺兰上人》诗》
唐王建《牡丹诗》云:“可怜零落蕊,收取作香烧。”虽工而格卑。
——宋·陆游·《《老学庵笔记》》
赵孟坚的《墨兰图》,娟秀清高,已开启了元人的画格。
——现代·郑振铎·《《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》》
亦各有美,风格存焉。
——南朝梁·刘勰·《《文心雕龙·议对》》
木名。常绿乔木,羽状复叶,小叶卵形,花白色,荚果扁平。木材红褐色,坚硬耐湿,可供家具、造船、建筑等用材。一说格为“椵”的借字。参阅清俞樾《诸子平议·管子五》“其木乃格”。
古文寓意:
山之材,其草兢与蔷,其木乃格;凿之二七十四尺而至于泉。
——战国··《《管子·地员》》
树的长枝条。
古文寓意:
夭𫊸枝格,偃蹇杪颠。
——汉·司马相如·《《上林赋》》
草树混淆,枝格相交。
——北周·庾信·《《小园赋》》
舞丛新菊遍,绕格古藤垂。
——唐·李吉甫·《《九日小园独谣赠门下武相公》诗》
张网的木桩。
古文寓意:
削格罗落罝罘之知多,则兽乱于泽矣。
——战国·庄子及后学·《《庄子·胠箧》》
峭格周施,罿罻普张,毕罕琐结,罠𨂜连纲。
——南朝梁·萧统·《《文选·左思〈吴都赋〉》》
罝罘绵原,峭格掩路。
——唐·李白·《《大猎赋》》
支架。
古文寓意:
凡祭祀共其牛牲之互
——春秋··《《周礼·地官·牛人》》
茂在江州,梦钟磬在格,无故自堕,心恶之。
——南朝梁·姚思廉·《《梁书·王茂传》》
御前列金器,如砚匣、压尺、笔格、糊板、水滴之属。
——宋·周必大·《《玉堂杂记》》
积金花玉版之笺,列锦纹铜绿之格。
——元·高明·《《琵琶记·五娘书馆题诗》》
古代施酷刑的刑具。
古文寓意:
糟丘、酒池,肉圃为格。
——战国末期·吕不韦等·《《吕氏春秋·过理》》
西伯乃献洛西之地,以请纣去炮格之刑。
——西汉·司马迁·《《史记·周本纪》》
狱吏将加掠考,滂以同囚多婴病,乃请先就格,遂与同郡袁忠争受楚毒。
——南朝宋·范晔·《《后汉书·党锢传·范滂》》
犁衡。
古文寓意:
方框;格子。
古文寓意:
伊国工而尝巧,度山林以为格。
——唐·杨炯·《《卧读书架赋》》
玉堂东承旨合子窗格上有火燃处。
——宋·沈括·《《梦溪笔谈·故事一》》
上海的书铺子,买稿要一个一个的算字,空格不算数。
——现代·鲁迅·《《呐喊·端午节》》
博戏“格五”的省称。亦指赌博戏。参见“格簺”。
古文寓意:
苟无世守之业,必斗鸡走狗,格簺击鞠,以取餐于游闲。
——唐·皮日休·《《请行周典》》
投钩列坐围华烛,格簺分朋占靓妆。
——唐·皮日休·《《登初阳楼寄怀北平郎中》诗》
语言学术语。某些语言中的名词、代词等用词尾变化表示不同于其他词的语法关系。如俄语的名词、代词、形容词都有六个格。
犹已;已经。参见“格是”。
古文寓意:
通“輅”。
古文寓意:
吾将左手拥格,右手梱心,立饿枯槁而死。
——··《《晏子春秋·谏下二十》》
姓。汉有侍御史格班。
古文寓意:
格,姓。
——北宋·陈彭年等·《《广韵‧陌韵》》
谓冲激,激荡。
古文寓意:
至灵王时,穀水盛出於王城西,而南流合於洛,两水相格,有似於鬭,而毁王城西南也。
——北魏·郦道元·《《水经注·穀水》》
中医学术语。脉象之一。谓阻格不通。
古文寓意:
脉有太过,有不及,有阴阳相乘,有覆,有溢,有关,有格。
——战国·秦越人·《《难经·经脉诊候》》
指吐逆症。
古文寓意:
伤寒,本自寒下,医復吐之,寒格更逆吐下,若食入口即吐。
——··《《医宗金鉴·张仲景〈伤寒论·太阴全篇〉》》
逻辑学术语。指根据中项在大小前提中的位置而分三段论的不同形式。
古文寓意:
如:同格。
——··《》
方言。助词。语助词。
古文寓意:
组词
问AI百科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格"相关的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