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制誥
网友科普
知制诰是中国古代官名,南北朝时期已有知诏诰等相近职务,唐代发展为知制诰,负责起草诏令。唐初由中书舍人专掌,后改由他官加知制诰衔代行其职。开元末设学士院,翰林学士入院满一年可迁知制诰,专掌内制起草重要诏令,知制诰则负责外制撰写一般文书。宋代沿袭内外分制体系,翰林学士掌内制,中书舍人或权知制诰掌外制,元丰改制后废除外制知制诰。明代翰林学士仍兼此衔,至清代废止。南北朝时期已有知诏诰等相近职务。唐代发展为固定差遣,分侍郎级高官本官知制诰与低官阶者两类,后者可升任中书舍人或翰林学士。宋代外制起草者需收取"润笔钱",太宗时形成制度,元丰年间改由朝廷支付。唐代白居易以主客郎中知制诰升中书舍人,元稹任祠部郎中...
问AI百科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知制誥"相关的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