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難行易

知難行易是什么意思的图片

网友科普

知难行易,汉语成语,由孙中山于1917年在《民族主义第五讲》中提出,主张认知事物的原理较难,而落实行动相对容易。该学说反对传统“知易行难”观念,强调“行”对“知”的基础作用,认为通过实践获得科学真知后,行动便能事半功倍。孙中山在1918年完成《孙文学说》系统论述该理论,将人类文明进程划分为“不知而行”“行而后知”“知而后行”三个阶段。提出“知必能行”与“不知亦能行”的辩证关系,既肯定理论指导实践,又鼓励实践先行。同时根据认知能力将人分为“先知先觉”“后知后觉”“不知不觉”三类,主张协作推动社会进步。学说为其倡导革命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。

问AI百科
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知難行易"相关的知识

随便看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