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ēi
碑是什么意思的图片
13
左右
DRTF

笔顺

碑的笔顺

书写要领

“石”位置居左偏上。横画稍短,撇画靠左,“口”大小适中。“卑”上撇短小,下横稍长,竖画垂直而下。


碑的意思

1. 竖立起来的纪念事业、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头,上面刻有文字。

例句:

他在父亲的坟前立了一座墓碑。
这座破庙的门前立着一块石碑,上面的文字已看不清。

碑的意思

2. (Bēi)姓。

含义解释

竖石。古代竖立在宫、庙门前用以识日影的石头。
古文寓意:
陪鼎当内廉东面北上,上当碑南陈。
——··《《仪礼·聘礼》》
竖石。古代竖立在宗庙大门内系牲口的石头。
古文寓意:
祭之日,君牵牲……既入庙门,丽於碑。
——西汉·戴圣·《《礼记·祭义》》
碑者……施于庙则系牲。
——宋·宋祁·《《宋景文公笔记·释俗》》
竖石。古代用以引棺木入墓穴的木柱,后专用石。
古文寓意:
公室视丰碑。
——西汉·戴圣·《《礼记·檀弓下》》
古之所谓碑者,乃葬祭飨聘之际所植一大木耳。而其字从石者,将取其坚且久乎?
——宋·孙何·《《碑解》》
书刻图案或文字,记死者生平功德,作为纪念物或标记的石头。亦用以刻文告。秦称刻石,汉以后称碑。
古文寓意:
於是树碑表墓,昭铭景行。
——汉·蔡邕·《《郭有道碑》》
夫民劳事功,既镂文於钟鼎;言时称伐,亦树碑於宗庙。
——南朝梁·王屮·《《头陀寺碑文》》
政条简肃,人为纪德于碑。
——北宋·欧阳修、宋祁等·《《新唐书·姚崇传》》
《开元礼》:“五品以上立碑。”
——清·钱大昕·《《十驾斋养新录·碑碣石兽》》
碑文。文体的一种。
古文寓意:
﹝桓麟﹞所著碑、诔、赞、说、书凡二十一篇。
——南朝宋·范晔·《《后汉书·桓彬传》》
夫属碑之体,资乎史才,其序则传,其文则铭。标序盛德,必见清风之华;昭纪鸿懿,必见峻伟之烈,此碑之制也。
——南朝梁·刘勰·《《文心雕龙·诔碑》》
顷者又蒙不以文字鄙薄,令撰庙碑,见遇殊常,荷德尤切。
——唐·韩愈·《《答魏博田仆射书》》
体瘁渐成中酒病,家贫全仰卖碑钱。
——金·陈庾·《《吊麻信之》诗》
曰叙、曰记、曰碑、曰碣、曰铭、曰述,史之变文也。
——明·王世贞·《《艺苑卮言》》
指碑帖。
古文寓意:
於是康子翻然捐弃其故,洗心藏密,冥神却埽,摊碑摛书,弄翰飞素,千碑百记,钩午是富。
——近代·康有为·《《广艺舟双楫·叙目》》
戊子岁,奉先文僖公讳南归,舟中惟攜此册自随,枯坐外即与此碑相对,逮今又五载矣。
——清·姚衡·《《寒秀草堂笔记》》
立碑。亦指撰写碑文。
古文寓意:
碑于墓前,维昭美故。
——唐·韩愈·《《唐故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》》
唐制:三品以上殁,既葬,碑於墓,以文其行。
——唐·元稹·《《唐故南阳郡王赠某官碑文铭》》
於是辇石北山,砻而碑之。
——金·张建·《《华州城隍神新庙碑》》
谨惟苏子瞻氏受知於张安道,为之铭,韩退之氏在袁州为属於王鸿中,亦碑其墓,於是不敢辞。
——清·恽敬·《《刑部尚书金公墓志铭》》
见“碑珓兒”。古代占卜用具。用贝壳或竹、木片制成。参见“杯珓兒”。
古文寓意:
将碑珓儿咒愿了,香垆上度了几遭。
——元·马致远·《《荐福碑》》
通“崥”。山脚。
古文寓意:
儒书言:卢敖游乎北海,经乎太阴,入乎玄阙,至于蒙毂之上,见一士焉……轩轩然方迎风而舞。顾见卢敖,樊然下其臂,遁逃乎碑下。
——汉·王充·《《论衡·道虚》》

组词

问AI百科
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碑"相关的知识

随便看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