禮義廉恥
网友科普
礼义廉耻(拼音:lǐ yì lián chǐ),汉语成语,出自《管子·牧民》,指古代社会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,被并称为“国之四维”。该成语中礼指区分尊卑秩序,义为行事标准,廉指廉洁方正,耻强调知耻之心,四者共同构成传统伦理体系的核心要素。《管子·牧民》将礼义廉耻视为维系国家存续的四大纲维,提出“四维不张,国乃灭亡”。宋代欧阳修在《新五代史》中沿用这一表述,强调其治国作用。北宋苏轼曾引述该成语论述士大夫修养,清代雍正帝则在《辨礼义廉耻谕》中突出实践意义。该成语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管仲所著《管子·牧民》,书中明确礼、义、廉、耻的具体内涵。近代新生活运动将其与国民生活改造结合,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亦吸...
问AI百科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禮義廉恥"相关的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