统体
网友科普
统体,汉语词语,拼音为tǒng tǐ,注音为ㄊㄨㄙˇ ㄊㄧˇ,原指体统。该词最早见于唐代刘知几《史通·编次》,用于指史书编纂的体例规范,后逐渐扩展为整体性概念。在历代文献中,该词内涵不断丰富。唐代刘知几指出典籍编纂存在‘统体不一,名目相违’的问题。宋代朱熹《朱子语类》将‘乾’解释为‘气之统体’,赋予其哲学层面的整体含义。明代田艺蘅《留青日札·三才图》提出‘三才统体一太极’,强调天、地、人三者的统一性。近现代文学创作延续了该词的语义功能,如曹靖华在《飞花集·天涯处处皆芳草》中以‘统体芬芳馥郁’描述植物整体的香气特征。
问AI百科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统体"相关的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