节镇
含义解释
指节度使。
唐末以来,战斗不息,国家不安的原因主要是节镇权力过大,导致君弱臣强的情况。
古文寓意:
族祖天水昭公,以旧相为吏部侍郎……公凡八任铨衡,三领节镇,皆带府号。
——唐·赵璘·《《因话录·商上》》
戊午,以陇州防御使相里金为陕州节度使。初,帝以檄书告藩邻,唯金遣判官薛文遇往来计事,故以节镇奖之。
——北宋·薛居正等·《《旧五代史·唐书·末帝纪上》》
从周以疾致仕,遥授节度,食其俸於家,非真节度也。宋世节镇在家食俸之例殆始於此。
——清·袁枚·《《随园随笔·节度使在家食俸之例见于葛从周碑》》
设置节度使的重镇。
在唐朝时期,一些重要的城市或军事要塞被提升为节镇,以加强国家的防御能力。
古文寓意:
中兴,诸州升改节镇凡十有二。是时,诸将勋名有兼两镇、三镇者,实为希阔之典。
——元·脱脱等·《《宋史·职官志六》》
泛指驻有军事统帅的要塞。
在历史上,节镇是军事上占重要地位的城镇,通常由军事统帅驻守,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。
古文寓意:
杨公筑二翼,东西立罗郭;时称节镇雄,颇折氛祲恶。
——清·顾炎武·《《山海关》诗》
组词
问AI百科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节镇"相关的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