衔寃
网友科普
衔冤,汉语词语,拼音为xián yuān,注音ㄒㄧㄢˊㄩㄢ,繁体字形“銜寃”,指无辜受罪、含冤之意。其词语结构通过“衔”(含)与“冤”(冤屈)的组合,表达冤屈郁结的状态,常见于描述蒙受冤屈而无法申诉的情境。该词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《宋书·索虏传论》“偏城孤将,衔寃就虏”。唐代杜甫《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》以“衔冤有是夫”抒写悲愤,元杂剧《窦娥冤》中“负屈衔冤”成为典型文学应用。现代鲁迅《女吊》延续其文学表现力。在语义关联上,“衔冤”与“含冤”构成近义关系,核心语义均为“有冤未申”。历代文献如《五代史平话·晋史》通过“直者衔冤”对比司法不公,《宋史·杨昭俭传》以“衔冤者固当昭雪”体现司法实践中的冤情处...
问AI百科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衔寃"相关的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