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iáng
详是什么意思的图片
8
左右
YUDH

笔顺

详的笔顺

书写要领

左短右长。“讠”点与横折提距离适中,竖段端正,对上点。“羊”点撇距离适中,横画均匀、平行,竖画正直。


详的意思

1. 细密,完备,跟“略”相对。

近义词:

反义词:

例句:

医生详细地询问了病人的病情,然后对症下药。
这本历史书的描述非常详尽,从时代背景到人物性格,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。

详的意思

2. 清楚地知道。

近义词:

例句:

由于信件在传递过程中被损坏,我们收到的信息内容不详,无法得知具体的内容和要求。
信封上只写着内详,打开后才知道是远方朋友寄来的一份详细旅游攻略。

详的意思

3. 说明,细说。

近义词:

例句:

警方正在调查一起离奇的死亡案件,目前受害者的死因不详。
这位古代诗人的作品流传千古,深受后人喜爱,但他的生卒年不详。

详的意思

4. (仪态)从容稳重。

近义词:

例句:

老人坐在摇椅上,脸上挂着安详的笑容,享受着午后的阳光和宁静的时光。
这位绅士的举止详雅,无论是在正式的商务宴会还是在休闲的聚会中,他总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
详的意思

5. (Xiáng)姓。

含义解释

审慎。
古文寓意:
详乃视听,罔以侧言改厥度。
——··《《书·蔡仲之命》》
澹清静其愔嫕兮,性沈详而不烦。
——南朝梁·萧统·《《文选·宋玉〈神女赋〉》》
审察;审理。参见“詳斷”、“詳決”。
古文寓意:
且宿卫空阙,兵甲寡弱,陛下何所资用;而一旦如此,无乃欲除疾而更深之邪!祸殆不测,宜见重详。
——北齐·司马光·《《资治通鉴·魏元帝景元元年》》
详其义例,六艺,经也;诸子兵书术数方伎四略,皆子也。
——明·胡应麟·《《少室山房笔丛·经籍会通二》》
揣摩;推断。
古文寓意:
楼上杨素梅听见吟诗,详那诗中之意,分明晓得是打动他的了。
——明末·凌濛初·《《二刻拍案惊奇》》
[小生]但凡占卜之事,拘不得许多,须要断章取义,只取他后面两句罢了……[生笑介]详得有理。
——清·李渔·《《蜃中楼·耳卜》》
她说今年新年她去大士庙里求过一签,详起那签文来,我们要抱外孙也不会太迟。
——现代·茅盾·《《霜叶红似二月花》》
繁多;周详。
古文寓意:
本在於上,末在於下;要在於主,详在於臣。
——战国·庄子及后学·《《庄子·天道》》
传者久则论略,近则论详。
——战国··《《荀子·非相》》
今之君子则不然,其责人也详,其待己也廉。详,故人难于为善;廉,故自取也少。
——唐·韩愈·《《原毁》》
若夫著述之体,切宜留意: 宜洁净,宜平实,简而明,简而不漏,详而不支不烦。
——清·陈澧·《《与王峻之书》》
细说;细述。
古文寓意:
中冓之言,不可详也。
——··《《诗·鄘风·墙有茨》》
皆前世所不至,《山经》所未详,莫不备其风土,传其珍怪焉。
——南朝宋·范晔·《《后汉书·西域传》》
余已详前函,兹不赘。
——现代·鲁迅·《《书信集·致母亲》》
了解;知悉。
古文寓意:
自君别我后,人事不可量,果不如先愿,又非君所详。
——南朝陈·徐陵·《《玉台新咏·古诗〈为焦仲卿妻作〉》》
先生不知何许人也,亦不详其姓字。
——晋·陶潜·《《五柳先生传》》
剑,案汉自天子至于百官,无不佩刀……近代以木,未详所起。
——唐·魏徵等·《《隋书·礼仪志七》》
详情;细节。
古文寓意:
其详不可得闻也。诸侯恶其害己也,而皆去其籍。然而轲也尝闻其略也。
——战国··《《孟子·万章下》》
访其根因来历,往往能道本末之详。
——元·陈天祥·《《论卢世荣奸邪状》》
野草书屋系二三青年所办,我不知其详。
——现代·鲁迅·《《书信集·致曹聚仁》》
祷祝。参见“詳星拜斗”。
古文寓意:
当是夏至日往彼朝详未反也。
——南朝梁·陶弘景·《《冥通记》》
过了些时,果然贾珍患病,竟不请医调治,轻则到园化纸许愿,重则详星拜斗。
——清··《《红楼梦》》
平正;公平。
古文寓意:
善人怵而为奸邪,愿民陷而之刑戮。刑戮将甚不详,奈何而忽!
——东汉·班固·《《汉书·食货志下》》
旧时下级官员对上级官员请示报告曰“详”。
古文寓意:
事无径,当先请详而后行也。
——西汉·刘安等·《《淮南子·时则训》》
岂知府里详上去,道里反驳下来了。
——清··《《红楼梦》》
打死洋人之事不准上详。
——清末·李宝嘉·《《文明小史》》
指此类上报的文书。
古文寓意:
这的是打家劫盗勘完的赃,这个是犯界茶盐取定的详,这公事正该咱一地方。
——元·孟汉卿·《《魔合罗》》
通“翔”。
古文寓意:
道也者,通乎无上,详乎无穷,运乎诸生。
——战国··《《管子·宙合》》
通“祥”。吉祥。
古文寓意:
不能退,不能遂,不详也。
——··《《易·大壮》》
通“祥”。和顺。
古文寓意:
德、刑、详、义、礼、信,战之器也。
——春秋·左丘明·《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》
通“祥”。善。
古文寓意:
是以君子笃於礼而薄于利,要其人而不要其土,告从不赦,不详。吾以不详道民,灾及吾身,何日之有?
——战国·公羊高·《《公羊传·宣公十二年》》
通“祥”。完美。
古文寓意:
凡成相,辨法方,至治之极复后王,慎、墨、季、惠,百家之说诚不详。
——战国··《《荀子·成相》》

组词

问AI百科
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详"相关的知识

随便看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