賢人
网友科普
贤人是汉语词汇,指德才兼备、言行合乎天地人伦规范的典范人物,其标准首见于《易·系辞上》"贤人之德"与"贤人之业"的论述,强调修身治国统一的特征。该概念在《大戴礼记》《三国志》等典籍中形成三重核心内涵:与民同好恶的共情能力、显达时安邦治国与困厄时守道不屈的品行。古代对贤人的界定呈现学派差异:儒家注重践行仁义道德的政治实践,墨家强调推行"兼爱"原则的治理能力,道家则质疑推崇贤人可能引发纷争。各类学说均以"进退有度,言行合道"为评判基准。晏子提出的五重标准确立量功利、明贵贱等具体维度,形成从德行要求转向系统评判的衍变路径。贤人标准的历史衍变推动选贤制度发展:先秦时期《尚书》确立"任官惟贤材"原则,汉...
问AI百科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賢人"相关的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