违谏

违谏是什么意思的图片

网友科普

违谏,汉语词语,注音ㄨㄟˊㄐㄧㄢˋ,指违式进谏或不听进谏的行为。该词包含双重含义:一为臣子违反规劝形式进谏的行为,二为君主拒绝接受谏言的态度。唐代孔颖达在《尚书·胤征》疏中提及该词,要求百工以技艺劝谏君王,违谏者将受刑罚。该词在史籍中多次出现,《东周列国志》记载楚国大夫鬻拳自断其足以谏楚王,楚王将其断足收藏于大府,以铭记违谏之过。

相关文章

违谏伏波终自困

...。 违谏伏波终自困,捍羌充国本无奇。

长杨谏猎事皆违

...,长杨谏猎事皆违。 他日东流一乘兴,知君为我扫荆扉。

谏违谁记鲁臧孙

...,谏违谁记鲁臧孙。 考槃在涧虽云乐,祗恐泥书到远村。

臧哀伯谏曰:“君人者,将昭德塞违,以临照百官;犹惧或失之,故昭令德以示子孙

...,非礼也。 臧哀伯谏曰:“君人者,将昭德塞违,以临照百官;犹惧或失之,故昭令德以示子孙。是以清庙茅屋,大路越,通括席,大羹不致,粢食不凿,昭其俭也;衮冕黻珽,带裳幅舄,衡紞纮綖,昭其度也;藻率鞞鞛,鞶厉游缨,昭其数也;火龙黼黻,昭其文也

问AI百科
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违谏"相关的知识

随便看看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