选司

xuǎn sī
选司是什么意思的图片

网友科普

选司在古代是吏部尚书的称谓,最早在东汉时期称为“选部”,三国时期的魏国改为吏部,是各部尚书中专门负责官员任免的部门。负责人称为吏部尚书,可以向皇帝推荐包括三公在内的高级官员。晋朝的时候开始被称为“选司”,隋唐时期以后,用“选司”代替吏部这个称谓开始流行。宋辽金时期,选司的称呼很少,直到明朝,在吏部中设立专职的“文选司”、“武选司”。清朝时,吏部设立四司,其中的“选司负责推选,职尤要”。

含义解释

旧时主管铨选官吏的机构。
古代的选司在选拔官员时需要遵循严格的标准和程序。
古文寓意:
选人得官有二年不能上者,有一人索远得留,乃注校书郎。选司纲维紊坏,皆以崔郑为口实。
——唐·封演·《《封氏闻见记·铨曹》》
选司考练,总是假手冒名,势家嘱请。
——唐·张𬸦·《《朝野佥载》卷一》

组词

问AI百科
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选司"相关的知识

随便看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