伤风败俗出处唐·韩愈《论佛骨表》伤风败俗,传笑四方,非细事也。释义“伤”损伤。“败”败坏,败坏社会风气。常用于谴责不正当的行为。故事唐宪宗时,佛教盛行,连宪宗也笃信佛教。有一次,宪宗把传说是佛祖释迦牟尼的一块遗骨迎进宫内供奉。韩愈反对宪宗这一做法,特地写了《论佛骨表》,呈交给宪宗进行谏阻。在《论佛骨表》中,韩愈说:佛教是从外国传来的,中国古时候根本没有。尧、舜、禹等古代圣人不知道有什么佛教,但他们把国家治理得很好;他们在位的时间长,寿命也很长。佛教是从东汉明帝时期传人中国的,明帝在位只有18年,宋、齐、梁、陈和北魏后的各个朝代,对佛教无比信奉,但那些朝代的命都很短。就拿梁武帝来说吧,他祭相不用牲畜,自己不吃荤,还三次出家当和尚,结果还是被叛军包围,活活饿死。他本想求佛得到保佑,但却悲惨死去。现在,陛下把佛骨迎到宫里来供奉,使王公大臣们奔走施舍,浪费大量的财富。有的百姓愚昧无知,甚至发狂地烧的自己的身体,以表示自己对佛的虔诚。这败坏风俗的事,会被人们当作笑话四处传播,可不是一件小事啊!依我看来,应当把那块佛骨扔进水里或者投入火中才是!
风俗组词
热搜词语
伤风败俗
释义:伤:损害。败:败坏,破坏。指破坏社会风俗。
英文:be harmful to society's morals; offend public decency
例句:
1. 他居然做出这种~的事情。
成语故事:
千里不同风,百里不同俗
释义:指各地各有各的风俗习惯。
采风问俗
释义:采集歌谣,访问风俗。
流风余俗
释义:遗留的风气、习俗。
遗俗流风
释义:见“[[流风遗韵]]”。
调风变俗
释义:犹言移风易俗。
移风易俗
释义:改变旧风气、旧习俗。[反]因循守旧。
英文:change existing habits and customs
例句:
典雅的音乐具有~的功效,当然值得大力推广。
观风察俗
释义:观察国风民俗。
俗易风移
释义:转移风气,改变习俗。
例句:
《晋书·儒林传》:“是知俗易风移,必由上之所好,非夫圣明御世,亦无以振斯颓俗矣。”
共 32 条结果,分 2 页
问AI百科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风俗"相关的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