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
网友科普
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”是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车辖》的汉语成语,原句描写仰望高山、行走大道的景象,后引申为对崇高德行的赞美。其结构为复句式,多用于书面语作宾语或定语。该成语本义中“高山”指可仰望的山峦,“景行”指可供行走的大道,无道德寓意。司马迁在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首次将其道德化,以“高山”喻指崇高品德,“景行”象征光明正大的行为准则。汉代郑玄延续道德解读,认为“高山”代表仰慕高德,“景行”指效仿明行。宋代朱熹主张回归字面义,强调“景行”即实际可行的大道。《诗经》原句经后世演变派生出成语“高山景行”,用以指代德行合一的核心内涵。甲骨文“行”字象形四面通达的道路,引申出行走、践行等义。《周礼》《中庸...
问AI百科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"相关的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