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国准备讨伐燕国,苏代为燕国去劝说赵惠王说:“我这次来,经过易水,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,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,河蚌马上闭拢,夹住了鹬的嘴。鹬说:‘今天不下雨,明天不下雨,就会有死蚌。’河蚌也对鹬说:‘今天你的嘴取不出,明天你的嘴取不出,就会有死鹬。’它们俩谁也不肯放开谁,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块捉走了。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,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,老百姓就会疲弊不堪,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。所以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。”赵惠文王说:“好吧。”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。
鹬蚌组词
热搜词语
鹬蚌相争
释义:比喻两相争执必会造成两败俱伤,而让第三者获利的局面。
英文:lit. sandpiper and clam war together (and the fisherman catches both) (idiom); fig. neighbors who can't agree lose out to a third party
例句:
螳螂捕蝉,黄雀在后;~,渔人得利的故事,我们应该牢记在心。
成语故事:
蚌鹬相持
释义:比喻双方相争﹐两败俱伤﹐徒使第三者得利。
近义词:
鹬蚌相持
反义词:
相辅相成
例句:
天方厌羌,内难屡起,权臣擅事,~。 ★宋·秦观《边防中》
成语故事:
战国时期赵国准备攻打燕国,燕王派苏代去赵国游说赵王不要战争,讲述一只河蚌在岸上夹住一只鹬鸟的长嘴,双方争执不让,最后被一个渔翁轻易擒住。如果燕赵发生战争,秦国就像渔翁那样轻易吞并燕赵。赵王只好放弃战争的打算。
鹬蚌持争,渔翁得利
释义:比喻双方争执不下,两败俱伤,让第三者占了便宜。
鹬蚌相持,渔人得利
释义:《战国策•燕策二》:“赵且伐燕,苏代为燕谓惠王曰:‘今者臣来,过易水,蚌方出曝,而鹬啄其肉,蚌合而拑其喙。鹬曰:“今日不雨,明日不雨,即有死蚌。”蚌亦谓鹬曰:“今日不出,明日不出,即有死鹬。”两者不肯相舍,渔者得而并禽之。今赵且伐燕,燕·赵久相支,以弊大众,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。’”后遂以“鹬蚌相持,渔人得利”比喻双方相持不下,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。
例句:
这真叫做‘~’。若是倪善继存心忠厚,兄弟和睦,肯将家私平等分析,这千两黄金,弟兄大家该五百两,怎到得滕大尹之手? ★《古今小说·滕大尹鬼断家私》
鹬蚌相持,渔翁得利
释义:比喻双方争执不下,两败俱伤,让第三者占了便宜。
问AI百科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鹬蚌"相关的知识